曹艳春教授的新书《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研究》出版,嘱我作序,欣然为之。 曹艳春教授跟我读博三年,毕业后在燕山大学教学,后又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任教。工作辗转,她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学问也越作越好,不断有新作问世。作为其导师,十分欣慰。祝愿她事业发达,法学研究功力不断进展,新作不断发表,奉献给祖国。 曹艳春教授的法学研究,集中在侵权法和劳动法的结合上,属于跨学科研究,这也是当前研究法学问题的一个时髦做法。我对这种做法不熟悉,仅仅是做传统民法研究。她不同,她在劳动法方面有很好的修养,比较精通,在侵权法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也比较精通,再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集中研究工伤事故损害赔偿问题,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在本书中,作者全面梳理了工伤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研究了工伤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对工伤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了新的阐释,以经济学的风险分散学说分析雇主责任及工伤保险的高效率,以传统的危险控制理论、报偿责任理论、合理信赖理论与成本理论等深入剖析雇主工伤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在具体的赔偿问题上,分析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关系,重新解读兼得模式的含义及对促进雇主安全管理所具有的激励作用;提出工伤认定应该抽象出一般性的判断原则,以保证工伤认定不偏离基本方向。这些意见和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侵权法和劳动法结合研究的成果。 曹艳春教授法学研究的特点是刻苦、不懈、孜孜以求。正是由于她的勤奋,才能够在法学研究领域不断深入,不断推出新成果。她的这种勤奋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也研究工伤事故损害责任。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就是关心劳动者,关心劳动者的保护。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和《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也随着法学界研究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越来越深入,我国劳动者地位会越来越高,工作条件会越来越好。 是为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杨立新 2011年8月23日
|